關於醫學教育、PBL,以及其他沒有建設性的抱怨

最近接連更新了幾篇都是為了要去學校上課當講稿和輔助資料用的,和原本為了自己筆記而寫的文章不太一樣。而這件事情說起來還真是相當波折。
原本和我們醫院有建教合作關係的醫學院,是用全 PBL 而沒有大堂課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一講就幾乎等於說出是哪間?)不過後來不知道是否因為學生反應或是其他的什麼方式評估,總之學校方面決定只用 PBL 教學不夠,要增加大堂課。
說起這個 PBL 教學啊,我的感覺就很五味雜陳。(笑)從前我在學校唸書(和我去幫他們上課的學校不同間)的時候,剛好碰上學校在推行醫學教改。算是當中過渡時期的一屆。幾個改革之一就是增加了 PBL 的教學方式。
所謂的 PBL 教學,全稱是 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式學習。這是由哈佛商學院發展出來的特殊教學法。不重知識堆積而講求如何解決問題。印象中它最初在商學院是因為商業事件變因太多,沒有標準處理方式,因此針對重大事件採取個案討掄的方式來進行分析與學習。
至於用在醫學教育,是由於目前資訊太過發達,新研究的進展太快推陳出新,而新的疾病與舊疾病的新定義新療法也變化太快。因此不可能把這些全部攝取死記,而著重在如何獲取並篩選有用資料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上。關於 PBL 的介紹,我找到這個網頁有非常豐富詳細的資料。
說起來是非常好的教學方式。尋找資料並篩選的能力比起單純的知識堆積來說重要太多,而且自己查的資料比起來更容易記得。但是如果說要全部取代大堂課……我會覺得這是非常值得可以疑慮的事情,致少在我自己的學校當初這麼推動的時候。
根據前面引述的網頁,PBL 教學是根基於五個重要的假設:

  1. 學習發生在與有用資訊相關之情境裡,
  2. 學習發生於學習者主動參與學習之過程時,
  3. 成年的學習者是自我導向、有經驗、能受問題吸引及富有動機的,
  4. 要成為有效率的問題解決者,學習者必須重複地練習以真實的問題進行問題解決,
  5. 要成為終生的學習者,學習者必須將學習之價值內化並進行自我導向學習

第一條需要情境,這也是為何 PBL 需要教案。然而教案就像劇本。有劇本之後能不能順利進入情境其實取決於讀劇本的人。(這裡我就先不談劇本本身的好壞了。)如果學生們一個個很快進入情境當然是最好的狀況,但如果狀況沒有這麼好的時候,就是老師須要帶領他們進入情境了。
換言之雖然 PBL 的課程著重於學生的主動學習,但是老師的角色還是十分重要。
不過當初我們學生往上反應小組指導老師的素質不齊,一下大量增加課程時數可能導致老師不足、老師訓練也不足的時候。上面的回應是「PBL 的精神就是要學生自主,所以老師沒有相關專業,只是個圖書館員也沒關係。」(大默)
我想知道老師如果沒有相關專業,要怎麼知道什麼樣的情境才真實。(事實上到後來連本來大堂課就不好好上在等退休的老師都找來帶小組了……)
其次是學習者必須主動參與。主動與否,其實和第三點的動機與受問題吸引有點關係。有些學生非常主動,但也有些是被動甚至懶惰的。而大部分的學生落在中間。怎麼讓中間的這些學生受到吸引,其實一樣是與教案的撰寫與老師的引導有關。(就我自己當學生的經驗,厲害的老師話不用多,一句就可以讓學生們慌張起來。比如說「病人現在很喘耶,繼續做檢查沒關係嗎?」)
所以並不是說因為是學生主動學習,老師就不重要。他們或許不需要像大堂課的老師那樣碎碎念著「事實」,但不需要碎碎念出來其實並不代表他們不需要「知道」。
說起來我真的很希望,當初跟我們說找圖書館原來當老師就好的主事者只是在敷衍我們,而不是真的這麼認為。
PBL 教學的第三個假設是學習者必須是自我導向且有經驗的。這是另一個疑慮所在。
早期 PBL 的商業教案是針對有企管實務的進修學生來進行。即使要找更接近的例子,比如哈佛醫學院似乎也是全 PBL 教學。但是在美國,醫學院的制度接近我們的後醫系,較像是研究所的課程。而學生要 apply 上醫學院,先前的醫院義工經歷大概也都不可或缺。
把這種教學法搬到我們只考完學測,頂多上過普生,睜著亮晶晶天真大眼的學生身上,難道不需要一些 Modify 嗎?
我自己這屆的 PBL 是用在臨床科目,內科外科之類的。大體組織等等「還沒生病的」基礎科目還是上大堂課。總的來說風評和反應其實還不錯。不過當時學校打算在我們緊接著的下一屆把基礎科目也跟著換成 PBL 上課。當時我們就有反應是否有基礎知識後面對問題才比較知道從何切入?
校方的回答是「那是因為你們中大堂課的毒太深了。」
而即使是哈佛醫學院,全 PBL 教學也不是沒有爭議的。這裡我隨手 google 一篇 2006 年的文章:Apply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the teaching of anatomy: the example of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先看看摘要就好,哈佛用這種教法教了二十年,結論是「必須密切追蹤輔導個別學生」(所以老師不能在小組討論時打瞌睡把分數丟給學生互評),並且「傳統解剖教學有其重要性,在於導正誤解」,以及最終「PBL 與傳統解剖教學的長期成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比較」。
06 年我已經要畢業了,這麼說來我還相當好奇學校的教改負責人是怎麼樣在我大五時說「因為原先的教學法太糟糕,所以我們現在怎麼改都不會更糟了。」這種話說得這麼開心。(是在回應學生質疑「新的教學法不需要試驗就直接全面推行好嗎?」問題時的回答。)
說真的我並不願意去唱衰我們的醫學生,但是針對問題討論之前肚子裡還是得先裝點相關的基礎。根據我某位重考以致於大學小了我好幾屆的高中同學,PBL 討論時,第一幕發下來,同學往往是你看我我看你,幾近靜默的拖過最初十分鐘,等到第二幕透露出「檢查結果」時才開始有些討論。
(事實上,第一幕時就應該要想出「要做哪些檢查」,才能在第二幕時對照「哪些檢查實際被做了」,而不是呆等答案。我想會變成前述那樣一方面是不知道切入點,另一方面可能老師的引導也有關係。)
我不認為是我們的學生比較笨,但是在經歷不同環境不同的情況下,同樣的教學方式是不應該照本宣科的。(甚至如果說「圖書館員也行」的話,是進行了看起來不太妙的修改。)
篇幅有點長,而我也有點累了。其他還有一些與 PBL 無關的有的沒有的抱怨就留待另外的篇幅好了。

This article was written by 封狼

One thought on “關於醫學教育、PBL,以及其他沒有建設性的抱怨”

  1. 我很驚訝 看到您的言論這一切是如此的精細
    儘管納放在前頭的 總是no ordinary
    但卻是用心至極
    有趣的讓我想到了那”美味關係”
    主角julie的角色特質 與您產生串連
    當然 我相信 您一定還有更多好 非那一眼能望盡 ^^
    我看到一個以關懷為本質的醫生或教育者
    納是人的福氣 在生命中能相遇彼此
    一個在人心中種下善因的栽培者
    很高興看到您的言論
    & good day
    Hermes huang | 士育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