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標題是《自私的基因》裡的一個章節名稱呢!這個章節原本在講互相合作的重要。不過很遺憾的,這次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卻是要來講講一些我不那麼喜歡的現象。
Dera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
生長在 dermis 深部或緊貼著 skin 下緣,光滑結節狀且突出。40% 在軀幹 40% 在頭頸,生長速度慢。通常一兩公分大時就會被發現,不過比起良性的 benign fibrous histocytoma(dermatofibroma)要大。通常發生在中年成人但亦可發生於嬰兒與小孩。
Malignant Fibrous Histocytoma (MFH)
又稱為 fibroxanthosarcoma 或 fibrohistiocytic sarcoma,原本是軟組織肉瘤中最常見的。(一些在 1970s ~ 1980s 被分成別纇的腫瘤目前都歸在此類。)不過現在大家開始認為這可能是一群包含好幾種不同 sarcoma,但有相似型態特徵的腫瘤,當診斷標準修改縮小到找不到 definable 的分化之後,此診斷的盛行率在這十年間已經下降。
PEComa (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
源自 pervi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的腫瘤通稱為 PEComa,其中生長在腎臟的就是 angiomyolipoma,在肺稱為 lymphangiomyomatosis。這個原始的命名乃因其由血管、平滑肌與脂肪混合而成。病患多是成人,腫瘤的發現多是因為意外或者破裂出血之故。三分之一腎臟 angiomyolipoma 的病患同時具有 tuberous sclerosis。
又見抄襲 \_/
這回的苦主是原虫大姊工作的玩魚 :3
事由可見虫姊的網誌:
http://blog.pixnet.net/hpudding/post/19937127
之後我在寫更詳細的上 PTT 和巴哈姆特爆料(哼)
膽脂瘤(Cholesteatoma)
名稱事實上是個誤用:因為它既不含膽固醇,也不是真的 neoplasm。更好的稱呼是 keratoma,但膽脂瘤之名已經太有名也太被慣用了。這誤用名稱最初的由來可能是因其黏黏油油一坨的外觀,與其從耳朵裡進往腦殼裡長的習性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