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入手了木馬版的珍奧斯丁逝世兩百年紀念版,放了一陣子總算撿起來慢慢看。在這以前,我只有看過《傲慢與偏見》的一個舊譯本和2005年的電影版。(還誤以為那是李安拍的……錯了李安拍的是〈理性與感性〉。)
總之就是說我看這套時的身分不是本來就很熟的那種珍迷,算是粗淺認識到第一次接觸的讀者。以這個觀點來看編排的話,每本最前面有一篇該書為主體的推薦文+兩篇系列導讀,然後才是正文,正文最後再放譯者的譯後感想。這個順序對我來說其實比較希望反過來放。
因為推薦文和系列導讀裡提到的人物跟事件,我原本沒看過的狀況下其實蠻多地方實在搞不清楚現在講的到底誰是誰,但是讀完全書再來看就很好理解。
但是我想對原本就是珍迷的人來說,放在前面或後面應該就沒有差別了。
然而雖然但是,接下來我也要提劇情了。(耶咿?)這邊就先來講講《理性與感性》這本。
我覺得有點妙的地方就是前面推薦跟導讀三個人寫——我沒有特別注意誰寫了哪一種——就看到可以說是分別站在「愛情派」和「麵包派」,覺得理性與感性的姊妹到底誰的結局比較好的不同想法。(姊姊真愛但險險要吃土雖然最後總算保住小康收益,妹妹相對金龜婿但她其實沒有那麼愛男方。)
於是麵包派覺得奧斯丁偏袒感性給妹妹金龜婿,愛情派覺得妹妹嫁飯票不嫁真愛是被懲罰。
然而實際上自己看到結局的時候,我發現最後一章其實絮絮滔滔交代了故事裡大部分角色的後續,而且有被交待到的角色似乎都還過得不錯。(包括看起來像反派的璐西。)於是總得來說,我的感覺是與其說作者在這邊「比較讚許」理性或感性一方,反而像是某種更大範圍的現象描寫:不只是理性與感性,還有那些愛鑽營的得到鑽營的結果、喜歡聽馬屁的得到馬屁精圍繞、好點鴛鴦譜的有新的小女孩長大可點,但要說是「求仁得仁求馬屁得馬屁」好像又不那麼完全貼切。
剛好我前幾天在噗浪奇科幻小火堆聊到唐捐的詩〈降臨〉,我覺得最後兩句還蠻剛好可以符合我看《理性與感性》最後一章的感覺:
泥土守住堤防 水回歸渠道 蝗蟲敗死
草木安分地生長 急急如律令
(啊不過《理性與感性》裡面沒有蝗蟲就是了,大家最後都過得不錯。)而在這之中,「最為快樂的莫過於艾蓮娜與瑪莉安,即使姊妹倆每天朝夕相處,感情依舊如此融洽,對丈夫的愛意也未曾冷卻。」
引號裡的「最為快樂」的句子是小說結尾的最後一句,我想把它當作作者的論定結語,覺得「她們兩個的結局都是最好的」應該不為過?
那麼一來,就會變成她們兩個的結局並沒有誰比誰更「好」,更難說代表珍奧斯丁「更贊同」誰。(況且就像前面看到的,哪一位的結局才算「更好」其實也有得吵。)整個最後一章似乎更像某種關於人類性格的多種樣態展示,而其中的愛情與麵包從來不是單選題,而是一個「人需要麵包也需要愛情,多少麵包/愛情是你持家技巧/情緒支持下的維生所需,而多少麵包/愛情會造成邊際效應遞減甚至負分」的申論題?(這還不論愛情與麵包之外的其他東西呢……)
(為什麼會講到負分,是某些狀況下,有某種財力就會被社會期待要有同等支出,即使那個支出不見得合當是人本意。比如說我不是很確定姊姊夫妻如果有養獵馬的財力卻不養獵馬,在那個時代背景會不會被人講凍霜,但我確定這小倆口是不太有養獵馬這種興趣的類型。)
這邊就要提到《理性與感性》裡面其實有一對配角我覺得超級有趣,是相當配角的配角帕瑪夫妻。帕馬先生剛出場的時候被寫得很惹人厭,去人家家作客照理說大家應該要聊天,他就自己窩著看報紙。聊天內容講到尷尬處有人想轉移話題,故意問他「報上有什麼特別的消息嗎?」
答曰:「沒有」硬是不救場。等到終於發言,一開口都是些尖酸抱怨。
但帕瑪太太表現得很快樂,快樂到有點三八或甚至你覺得她在演:「唉呦夫人你家整理得真好,我也想弄成這樣老公你說對不對。」
(帕馬先生看報紙頭也不抬一聲不吭。)
「你們姊妹一定要來我家玩,不然我會很失望。老公你也來勸她們一下啊。」
帕瑪先生表示:今天天氣好爛。
這看起來像是帕瑪夫人委曲求全討好大家,但等到劇情走到中段,主角有機會跟帕瑪夫人私下談心的時候,她提到自己曾經被和本書中的好男人代表撮合,但「還好我沒跟他結婚,我就喜歡我先生這種的」。
這就讓人開始懷疑帕瑪先生真的這麼惡劣嗎?還是表面惡劣私下好拿捏(類似理性與感性的柯林斯表哥),或是表面惡劣其實只是有點傲嬌,夫妻倆感情很好?(感覺是有點現代的猜測。)
到了故事中後段進入低谷,主角姊妹倆準備離開倫敦傷心地回家,她們跟著帕瑪夫婦(到倫敦生寶寶)預備先到離自己家很近的帕瑪夫婦家,再輾轉回家,中間看起來照當時禮節的,也得在主人家待幾天再走。
結果,在感性妹很明顯的低潮狀況下(理性姊也低潮但她很會藏),帕瑪先生反而對這對其中之一被渣男拋棄(沒有訂婚但之前互動明顯到全部人都以為他們訂婚了)又沒錢的姊妹很好,在帕瑪家作客的時候待客也正常親切。由於帕瑪太太剛生了寶寶,理性姊也有觀察到帕瑪先生雖然嘴上說「全天下的寶寶都長一樣(言下之意是你們女生到底在興奮什麼)」但其實「假裝很不在意寶寶卻其實很疼愛」。
(我的傲嬌章離紙面越來越近了……)
而帕瑪太太呢?帕瑪太太很熱情,雖然有時候儀態不太優雅而且細節不太周到,但一直很友善。而抵達帕瑪家沒多久,帕瑪太太發現溫室裡她最喜歡的花都凍死了,家裡養的雞還被狐狸叼走。她的第一反應不是責怪園丁和女僕,反而是哈哈大笑。這段寫得很平鋪直敘,但我自己腦補成那種「蛤,怎麼這樣啦討厭哈哈哈!」
看起來是個很快樂,但幽默感隱約有點扭曲的人?
所以是豆腐心嘴賤傲嬌男x神經大條的樂天隱性小惡魔啊,這對有沒有同人本?
有帕瑪夫婦這個「感情完成式」的範例在前,我有種感覺是珍奧斯丁在意的或許不是麵包或愛情,而是某種性格上的匹配。而且那個匹配可能但不一定都是物以類聚(比如理性姊),也可能但不一定都是互補(比如帕瑪或感性妹)。重點不是相同或相反,而是實際運轉時能順利運轉各安其位,就像泥土安於堤防(物以類聚)不會羨慕水可以到處流,水回歸渠道(互補)也不抱怨為什麼要被渠道限制自由。
All well ends well. 草木安分地生長,急急如律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