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icles】《人子》讀後

人子
作者:鹿橋
出版社:台灣商務、遠景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570521672、9573901331

圖片及書籍資料摘自讀冊生活

這次的快閃讀書會活動書目是鹿橋的《人子》。說起來這是我蠻喜歡的短篇小說集。讀起來的感覺,與其說有點像我正在習作的 OUaT 練習,應該說是我希望 OUaT 故事集能寫得像這本故事一樣?

但是這樣說好像也不太精確……人子的故事往往帶著不輕的童話味道,而裡面反覆出現的一些元素,會讓人忍不住懷疑「這嬰孩是否是那王子?」「這獵人與那鷹師是否有著親屬關係?」諸如此類大約就是「這個故事和那個故事是否彼此之間有所關聯?」的問題。

從前言的地方可以看出這應該是鹿橋刻意為之的寫法。因為希望使故事能涵蓋盡量大,影射盡量多,因此刻意不給予人名與地名。而出於一些不太相同的原因,正好我們的 OUaT 故事也同樣刻意減少人名地名的使用。(其實我們只是因為短篇練習不需要太多無用的設定,打算專注在故事上因此才這麼做的。)而 OUaT 的習作,由於關鍵字群的調性,以及從固定卡片組中抽取關鍵字的寫作方式,或許也導致了當中元素的重複出現與童話氣息?

當然《人子》並不是真的只是藉由抽關鍵字形成的一組故事群。我相信鹿橋應該還有某些更深一層的企圖在。整體故事中帶著相當濃厚的道家與/或神秘主義的味道。各個故事間也非並非毫無關聯,而是刻意要使它們略有相關,而形成能夠分開閱讀,也能夠視為一個整體的一個故事集。

汪洋

如同作者所說,是整組故事的開始。也可以當作框架來看,就像一千零一夜裡,一開場雪赫拉莎德的故事那樣。

幽谷

我好像在其它地方也看過這個故事的變體。似乎在說自由與選擇的壞處。這部分在《誰在操縱你的選擇》這本書裡花了一整本書來討論。雖然這樣說有點像是在打別本書,不過看看文學家用直覺獲得的結論,人類學/心理學家怎麼用實驗來證實其實也挺有趣的。

簡單地說,人們喜歡選擇,但有其限度。當選擇的數量超過某個限度時,試圖尋找不知在何處的「最佳解」就變得十分令人焦慮了。谷中精靈給小蓓蕾的禮物如果是五選一,或者階層式選擇(先選色系,再選深淺,然後……),而非一次性的無限選一的話,或許就會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這樣解讀或許會比單純的說「所以人要認命別想啥麼選擇」來得正面一點?

忘情

好厲害的一記回馬槍(笑)。考慮到城裡一晚可能有多少個嬰兒出生——話說這又是個「小」城……可我們也知道卜洛克有本寫紐約的小說也叫《小城》。城市越來越大的這年頭,它們卻往往認為自己太小,此乃後話且先別過不表——這便又更可供玩味了。(當然這是個「誰也沒見過那麼好看的」男孩,說真的健康的嬰兒哪個長得不好看?)

所以經過那一晚之後,這個新老爹將會怎麼看待自己的寶寶呢?

他會相信他沒有感情嗎?如果信了又會怎麼處理?畢竟「感情」這種東西,即使在正常人其實也是蠻晚(晚於單純的「情緒」)才長出來的一個功能,所以這會是個「自我實現的預言」的開端嗎?

另外作者在序裡說,讀這本書不宜一篇比一篇,不過說真的對人來說,要不被前後影響實在非常困難。而說實話作為一個隱約有總題的作品,也不可能前後真的毫無關聯?〈忘情〉這篇放在前面,其實也給讀者(至少我)在後面的閱讀情緒中藏進了「鬼」,讓人忍不住疑神疑鬼究竟這孩子是否就是那孩子?

人子

莫名其妙被斬的小王子啊。(欸)

以前我一直懷疑小王子是否就是前篇〈忘情〉裡的寶寶。話說一個國王要謙稱自己的首都是小城好像也沒啥不行的。(欸)不過這次重讀,發覺他既然會「愛」那些技藝的美感,那麼或許並非如是?(只是這愛是針對非人的「知識技藝」?)

另一個疑惑點在於「小王子的教育失敗,究竟是因為他學得不好,還是因為他學得太好?」

所謂的善惡有時候很是清楚,但有時候卻也不是那麼明確。畢竟是人定的東西,依著人與環境的變遷也會時常變化。(比如說「女首長」從前叫牝雞司晨……)要人在一個口令之間就得出結論,而王子沒辦法達成,這該說是他缺少應有的判斷善惡能力,還是他缺少的是「國王」所需要的,在「狀況不明時依然判斷(不論對錯)」的「果斷」,而「想得太多」?

參不透而充滿疑惑,比起將一切視為「本應如此」的理所當然,王子是因此不適合當國王,卻也因此而成佛的嗎?

或者這又有點加拉罕尋得聖杯的意味?那些最完美最純潔的,都跟著聖杯上天堂,離開了人世。世間只剩下我們這些並不完美的人類。或者那些完美純潔的,正是因其早夭,才避免了污染。革命者不死,往往看著自己變成軍閥;精瘦牛仔褲的群眾運動者,等進了國會就褪色成了大肚腩西裝的政客?

另外要附帶一提的是,配合最後一篇的〈渾沌〉,這國家的太子運還真是差啊。那個現任國王要不要檢討一下?(欸)

靈妻

欸……往壞的一面想就是「女孩子妳別有自己想法了,乖乖地把妳的老公當神靈,以他的意見為意見最幸福。」(呃)

很矛盾的是我很喜歡這篇的神話氣氛。

平反一下的話,或許可以解成「要與『道』(或者『神』,視宗教而定)親近,依靠的不是他人的教導或話語(諸如其他女孩子與家長們為了符合神靈喜好的教導、那些『懂儀式的婦女』的處置、層層的華麗裙子和裝容……等等),而要依著你的本性與本真的面貌而行」?

花豹

根據時事,我們應該嚴正抗議一下,鹿橋此篇鼓勵小三公然搶男人和已婚男人外遇,嚴重破壞家庭倫常與社會風氣!(等等)

上段這叫帶什麼眼鏡看到什麼東西。

這篇又和〈渾沌〉有點關係……妳們這些會變身的外星人,捕捉實驗對象的方式也太過迂迴了些吧?(慢著)

宮堡

又是一個追求完美而失敗的故事。所謂的「完美」、「柏拉圖原型」或許就像科學上的「理想(氣體、黑體)」一樣,是只存在於想像中而非現實的東西。而針對單一目的的過度執著,是否反而讓人蹉跎錯失了許多其他東西?

〈渾沌〉裡的版本也許是平行世界,也或許是同樣的追尋不斷地重複發生在不同的時代與地點。畢竟人還真是一種容易鑽牛角尖,為了手段(完美國度)忘記目的(幸福生活)的生物啊。

皮貌

這是歌頌「母愛最美」的一篇。

不過或許和寫作年代有關,人子當中的性別角色分工似乎相當地……傳統?王子們(人子、宮堡,另外還有獸言的大學者)必得遠行探險追逐些什麼,而女孩子們——甚至都不是公主——(靈妻、皮貌、鷂鷹)的想望就都靜態了許多,而且更不受到鼓勵的感覺。(王子的探險就算無功也還讓人覺得是場壯遊,皮貌裡的女孩幾乎是被暗著罵賣弄風騷了。)

鷂鷹

老實說現在看來,一個人要教一隻鷹怎麼當鷹才是好鷹,實在有點自大了些……(但我想多少可算是時代的眼淚?)獲得人家的愛情之後,又單方面分手的隨便放生,更是有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有點「我只是要證明自己辦得到」的味道在?

當然以鷹師的角度來說,養了一隻好鷹,但不希望她變成只是一件「工具」。如果和〈渾沌〉裡的敘述當成一個故事看……放走了就永遠不會碰上任性的可汗了。但整個訓練與放生都是單方面的決定,實在不能不說這其實也是一種任性。

獸言

宮堡的學者版本?對知識與文字語言的執著,讓一代代的人忘記如何用身體來體驗生活。道家絕聖棄智的意味又更明顯了一點。

明還

小小孩的媽媽哭哭。(欸)

要有嬰兒的本心,那麼整個宇宙都會為你轉動。或者反過來說,宇宙運轉的祕密對嬰兒來說,根本是不成祕密的大白話。而在孩童的遊戲裡,媽媽擔心的那些世俗的「有沒有人注意?」、「別人會怎麼想」又有何意義?

混沌

前面已經零零星星提過,作者應是借這篇裡的許多短文把前面幾篇加以擴充。也許是同一個故事的前後脈絡,也或許是類似的故事不斷在人世間頻頻上演,而一切全是同一群演員反覆演出的不同戲碼。

不成人子

非常可愛的民間傳說式的故事。在前面幾篇之後,這篇顯得相當樸實又單純。學人倒退跑的小熊好萌啊。(雖然我不太懂一個修煉多年的熊精,怎麼還會是「小」熊?不過有萌有加分啦!)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