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吃吃

嗯,好。小朋友副食品。
話說我一開始還沒找資料的時候,先聽較早有小孩的朋友分享兒科說法,是說副食品要晚點給(六個月起),尤其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那些。但是另一方面,根據我們從前學到的免疫學原理,任何抗原似乎應該越早接觸越能養成耐受性,也就是越不容易過敏才對。
後來翻到黃瑽寧醫師的部落格,看見他有一篇是說,雖然原本小兒科認為副食品晚給比較不容易過敏,但最近十年的資料已經逐漸開始推翻這種看法,反而認為早點給(四個月)會比較好。
雖然我因為自己的因素一開始就傾向於早點給予,不過這邊其實帶出一個問題,就是理論之類的東西其實經常會跟著新的資料出現而不斷改變。老實說這是科學的優點也是缺點,而對於實務上來說,這種風向改變有時候還蠻讓人無所適從的。
有些人這時候因此決定要跟隨自己的直覺。直覺很好,畢竟人其實經常得在資訊不確定或不足的情況下做出決定。也有些人則決定那就管他醫生怎麼說的,我就跟著身邊其他人的經驗和說法走就好了。但這樣有時候可能更容易陷入父子騎驢的窘境?上星期我娘和我姨婆才為了要不要阻止我家小人吃手,有點可愛但不太有營養地鬥嘴鬥了一整場飯局。
碰到這種時候,我會回頭參考思索一下最原始的狀態。
嘛,我家老爺說我這想法太詭異難懂了,不過對我自己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思考過程,至少對避免恐慌有點幫助。
我們必須承認,從人類出現,歷經文明的出現和變化。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與方式,早就和十萬年前的祖宗大不相同。但是我們的構造和基因何那時相比,卻沒什麼改變。如果你相信演化的話,我們以及寶寶的身體和習性應該會傾向於要適應像當時那樣的情況一些。
當然這邊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習性還像在東非大裂谷,不代表我們要完全拷貝東非大裂谷的所有情況。最起碼我們肯定不想要存在當時環境中的各種敵害(大的野獸,小的致病菌和寄生蟲)和暴力。但除此之外應該會有些東西是能參考的。
雖然原始人到底會餵寶寶母奶到多大實在不太可考,不過當寶寶對大人手上的食物開始展現出興趣時,原始媽媽會不會覺得有趣而順勢給他舔一舔,甚至嚼一點(既然當時沒有食物調理機)給他嚐嚐?
好像還蠻可能的?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的「大人的食物」和今天的顯然也不會一樣。起碼我們餐桌上常見的糖和鹽應該都還沒發明出來。現代的米麥、蔬菜、水果或肉也一定與東非大裂谷的那些老祖宗吃的不同,說實在也不太可能費神重現到這種地步。
但縱合折衷起來,如果寶寶對大人在吃的東西或動作表現出興趣,那麼替他弄一些清淡的嬰兒版本嚐個味道,我想應該不會離譜到哪裡去吧?如果太早接觸抗原會過敏,沒道理我們發展出捉到東西就要塞嘴裡的習性來殘害自己?
同樣的原因,關於寶寶能不能吃糙米。網路上可以查到「糙米有營養又有益生質」以及「糙米纖維太多,寶寶不容易消化」的兩種說法,讓我抉擇起來好猶豫的時候。想想現代作物比起它們的原始品種,其實幾乎都已經肥大細嫩許多了。而像白米這種精製過的食物,出現時代顯然比起農耕與人類都晚上許多,那麼也就不會太擔心寶寶吃了糙米糊胃腸會爆炸之類的事情發生。(當然還是一次先給一點看看反應,結果我家小人反應十分良好。)
有時候我會稍微懷疑,現在小朋友過敏、挑食的情況那麼普遍,是否反而可能是因為大人保護過度,不敢讓他們嘗試各種東西的結果?就像貓咪和鸚鵡常常不喜歡甚至不吃小時候沒吃過的食物,人類的寶寶是否也對食物有類似的「印痕」現象?(畢竟大人最愛的食物也常常是「童年的味道」哩。)
這部份我目前沒有查到相關的學理證明,但我相信人(寶寶)來到世界上,就是要體驗各種事物。人類新生兒比起其他猿類新生兒來說是相對早產的狀態,這在現實上的原因是因為頭再大就過不了骨盆。但何不浪漫地想成我們是如此熱愛世界,因此想要早點出來看來聽來體驗呢?
(嗯,既然熱愛,就應該要想辦法好好保護啊……orz)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