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食物銀行,參考中文維基的說明,是單純指對貧困者提供糧食支援的單位。必須承認這和我原本對食物銀行的概念似乎有點落差。
最早我讀到有關食物銀行概念的文章,其實訴求比單純的濟貧還多一點,是一種意圖在「浪費」和「飢餓」當中取得互補的機制。
簡單地說,在現代食品運輸販賣的過程裡,其實會產生非常大量的浪費。比如說運送到商店的途中把盒子碰凹碰醜了,或者蔬果的大小形狀不合「規定」等賣相不好,就可能被淘汰報廢。另外像是大盤商的「即期」商品(比如一貨櫃保存期限剩下三個月的罐頭。對大盤商來說可能來不及賣很危險,對一般人來說根本不會在乎。)也經常是面臨報廢的可食食物。
我當時所讀到的食物銀行,就是充當中間角色去收集和重新分配這些要被丟棄,卻仍然很好的食物。這當中牽涉的不只是浪費與飢餓的兩條平行線,這些食物的生產與製造一樣要消耗我們的環境資源,人力、農田、肥料、加工過程,卻這麼無聲無息地遭到報廢,實在是一件不怎麼妙的事情。
以下是相關文章二篇:
另外,目前台灣似乎沒有,但或許也有希望進行的一種服務叫做「食物牛仔」。
關於食物牛仔的介紹可以參考這篇:廢棄食材再利用 拯救飢餓大作戰。大致上是提供一些誘因,讓車上有因故被退貨可用食物的貨車司機,將食物載運到食物銀行去。
目前台灣有不少單位都有進行食物銀行的服務,我上網稍微查了幾間(列在這篇,當然也可能還有更多遺珠),希望能替他們提供一些幫助。
5/28(三)上午10點在主婦聯盟雙和站有關於剩食的活動,邀請基金會的講師來分享&帶領。須事先報名唷!
好的,我會把活動資訊發出去給朋友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