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實在是想著要整理,可是卻又不知從何下手很久了。或許應該回到從頭,由名詞解釋開始。
傻瓜、騙子、小氣鬼,把這三個詞放在一起,其實是來自道金斯《自私的基因》裡面,關於賽局與生存策略的理論和實驗。(所以如果讀過本書的接著可以跳過一大段了。)
簡單說來是這樣的:現在這裡有一種鴨子,牠們無法抓到自己的頭頂。但若不整理頭頂的羽毛,就容易在此長出寄生蟲,進而導致衰弱與疾病。由於無法自己抓頭,因此彼此互相抓頭便成了解決的唯一方式。因此每隻鴨子都有機會遇到其他鴨子要求幫忙抓頭的情況。
於是這裡便形成一個賽局:「合作」者必須花費一些體力來幫對方抓頭,而被抓頭者會獲得免於寄生蟲的大好處;「背叛」者拒絕幫人抓頭,而被拒絕者便慘遭寄生與衰弱。
由於鴨子並不是一種太聰明的動物,牠們依照很簡單的天生本能來決定幫忙抓頭的策略規則,而且每隻鴨子只會有一種策略。
首先是「傻瓜」,這群鴨子不論遇到誰來要求抓頭,都會幫忙。
其次是「騙子」,這些鴨子不論遇到誰來要求抓頭,都甩甩頭直接走開。
最後是「小氣鬼」,這些鴨子對於曾經拒絕過自己的鴨子時,牠便會拒絕提供協助。而對其它的鴨子(包括幫過自己的與不曾見過面的)提供幫助。
一群全是「傻瓜」的鴨子是個快樂的族群,大家你幫我我幫你,誰也不用擔心寄生蟲;全是「小氣鬼」的族群與全是「傻瓜」從外表看不出差異,因為沒有哪隻鴨子會率先拒絕別的鴨子。而全部由「騙子」所組成的族群,則是個大災難:所有的鴨子都拒絕別的鴨子,所有的鴨子都得不到抓頭的需求,最後通通染上寄生蟲,衰弱而亡。
但是,如果說,在一個全部由傻瓜組成的鴨子族群中,有一天,出現了一隻騙子。不管是突變也好,從外地遷移進來也罷,這隻騙子進入傻瓜堆中。由於傻瓜不會拒絕別人,騙子得以生存得很好。甚至,由於省下替人抓頭的體力,騙子更可以把省下的力氣用在其他地方,比如說覓食,或者求偶上面。於是,騙子過得比平均而言的所有傻瓜們更加成功,生下更多小騙子。
當騙子的數目在族群中逐漸增加,漸漸便有鴨子開始得寄生蟲了。但是因為傻瓜會幫任何鴨子抓頭,所以這個得到寄生蟲的風險對於傻瓜或騙子來說都是均等,因而在整體環境變差下騙子仍享有比傻瓜多一點,省下體力的優勢。推到一個極端,當族群演變成整群騙子加上一個傻瓜,這最後的傻瓜恐怕在氣絕前仍疲於奔命地到處幫忙抓頭。一個族群的崩壞由此開始。(總而言之,就是把自己的獲利建築在總體均攤的損失上。)
對於一個全是小氣鬼的族群,如果有一隻騙子混了進去。一開始,(尤其若族群很大)牠要被每一個小氣鬼都記恨討厭上了,需要一些時間,所以剛開始時騙子仍是享有優勢的。但是,當騙子的數量開始增加,牠遇見被自己騙過的同一個小氣鬼,機會就開始增加。於是,在一定數目之後,騙子的數量便會受到限制。
好啦,雖然《自私的基因》裡最強調的一個策略「一報還一報」並沒有被提到,不過我想名詞解說就到此為止,再下去就要變成書摘了。我這裡想討論的是,類似的情形發生在網路上的時候,是否有相似之處?賽局的問題隨處可見,不一定只限於網路或現實。而特別提到「在網路上」,是因為網路具有一些與現實不同的特性。或許會改變人們互動的規則。
首先,人不是鴨子,因此可以隨著情境的不同而改變自己的策略規則。當預期關係長久,有很大機會與同一對手反覆進行賽局時,人們傾向更「合作」的方式較為合理,畢竟當個沒人理的騙子長久來看討不了好。但當預期只進行一次賽局,永遠不會再遇見對手時,「背叛」的小惡魔便悄悄發出呼喚。當然這種趨向並代表人有機會必定會欺騙不再相見的陌生人,但始終是個趨力,有點像清晨或深夜無人的紅綠燈是否必須遵守。(有些人這時就不管啦,也有些人則和平時人多時一樣。)
而網路是個匿名性高、流動性也高的地方。
再者,欺騙另一個人,即使是個陌生人,都很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對無生命的東西,好比一個有電腦程式,似乎則沒那麼大不了的。比如說玩 mug 時自己招換吸血鬼(邪惡生物)再自己打死它以賺取經驗值及善良聲望;或者在柏德之門中挑釁並打死路過崔斯特,以得到他的 +4 彎刀。不巧的是,當人在與另一個「真實的」人「面對面」時,會比起相隔遠處要來得更有「人」的感覺。而網路的遠距特質則正好把「人」物化成一串串的電子字體。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我老有種感覺,那些在人多處──不論是哪個討論版或者所謂的「知識 +」──詢問,卻只拋出一個沒頭沒尾、看起來完全沒有自己是著查過,或者明顯是學校作業問題,像這樣的人們,似乎只是把這當作一種方便的人工智慧電子百科全書,而不是在面對一群「活人」。或許這不只是我一個人的感覺,否則大約也不會出現並流傳這樣的文章:提問的智慧。
或許這麼講是太超過了些。但我有種感覺,網路比起實體世界,是一種較為偏好所謂「騙子」存在的環境。除了「想不勞而獲的提問者」,以幾個字將自己的問題轉嫁給全體版眾之外,或許也包括了「大家只想自己被回應,卻不願去看別人文章的文學網站」。或許只是個人經驗,並不能代表全體情形,但在這些地方,有時甚至能看到嚷嚷著「大家應該多多交流」的人自己卻並不曾主動回應過別人文章。(這裡得老實承認的是,作為網路創作者的我現在也不太主動回應別人,不過至少我是自己做不到也就不去呼籲別人要做,也不抱怨沒有回應的問題。)
而已先前辦過幾次的心得老鼠會活動,似乎也多少反應出這樣的問題:儘管規則說得清楚,收到心得的人自己也必須去為別人寫心得,報了名又討價還價支吾其詞、或者收到心得後便直接消失的人卻也不在少數。(當然,公平地說,並非每個都如此,仍有人十分認真地完成整個流程。)
當然,這一切或許都不是出自惡意欺騙,只是一連串的疏忽健忘與 careless。不過話又說回來,本文的「背叛」定義原本也就並不考慮動機。
或許也關乎爭執與尊重:在見不到面的狀態下,現實世界中有趣的玩笑話,到網路上可能顯得惡意輕薄,此時發言者或許並未心存惡意,但卻讓接受者有受到「背叛」的不快感覺。而以「背叛」對「背叛」導致的冤冤相報便可能由此釀成。(也就是即使不採「騙子」策略,而是「小氣鬼」或者寬容些的「一報還一報」也可能陷入無止盡的互相責怪與背叛。)
傻瓜族群會被騙子入侵取代、小氣鬼族群可以抵禦騙子、而騙子族群則走向自我滅亡。《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一個問題:在騙子居多而僅有少數小氣鬼(或一報還一報)的族群中,小氣鬼究竟是否仍有翻盤的可能?以均勻打散分佈的電腦模型得出的結果,是小氣鬼(或一報還一報)必須達到某個特定門檻,才有可能取代騙子,避免族群滅亡的命運。但是,作者提出了一個懷抱希望的想法:畢竟在現實環境下,生物的活動有其侷限,而非如模型般均勻分散,血緣相近者自然會分佈在鄰近,形成某種「局部的多數」,因此增加翻盤的機會。
很可惜,網路是個流動性遠大於現實世界的環境。(還不說越想越悲觀了。)
或許這是為何網路上的小團體出走不曾間斷的原因之一。從 BBS 到 WWW,從大型論壇到小論壇林立,再到個人化的 blog。就像必得做過鄰居才願互相哺餵的吸血蝙蝠,開放的環境卻導出保守的行為,人最終只與相熟的寥寥數人聚集。
然而,與會自己生出小鴨子來的鴨子不同,過於封閉的小團體終究是個小團體,更有可能因為封閉,一整個同質化而走上鑽牛角尖的道路。
或許有什麼方法,能夠在全然開放的無政府與分散四碎的閉鎖小團體間取得某種平衡。或許像維基百科那般,既民主卻又精英寡頭的方式,會在將來發展?
想著要整理很久了,打了這麼一長篇下來,感覺卻是一整個剪不斷理還亂。(嘆)
請給我亞歷山大帝吧。
自己承認,上次我烙跑了.
像這次在PTT,我根本沒去過……所以也沒參加了……
沒有啦,快閃讀書會上次的結果我很滿意了。(第一次就有十個已經是出乎意料的好了)
這次在 BBS 也有心理準備是有些人不會使用。
我抱怨的是心得老鼠會賴賬率高啦(笑)
不過最近這一次似乎有好那麼一點點。
我覺得,就是責任感吧。
不過上網十多年了、年紀越來越大了,我越來越覺得所謂的現實生活也是處處充滿了虛擬的、抽像的、人工的概念,所謂的虛擬世界也不時反應出現實世界運作的道理。網路對我來說越來越像現實世界的縮影,乍看之下它好像因為很戲劇化很誇張所以跟現實「不同」,其實它是現實的放大鏡像。
虛擬人格是什麼?現實中的人格又是什麼?最近看了一個新聞說有個女生要跟交往七年的男友訂婚前夕,才發現他就已婚,連名字都跟她所認知的不同。
一個人如果不能自己認定一個代表自己的身份,並且在套上這個身份時堅持負責的態度,他只要有心在哪都可以容易當成騙子,因為不管網路或現實中,都有太多的傻子。
Sign…所以說樂於助人的傻瓜們其實是很讓人心疼的。
不過我這裡想討論的到不是平常所謂蓄意的欺騙。反倒是那種無心的,只是因為沒考慮到別人(只考慮到自己需求/方便/想法)時所做的那些,事情小而發生多,反而影響更大。要發作怪罪他們惡意嘛,好像罪不及此,但又確實在信任上刻下痕跡。簡直是卡夫卡級的鬱悶啊。(笑)
結果最後是在文學網上,一有新人出現立刻開始擔心「這是不是又一個只會抱怨沒被摸頭的死小鬼」;或者在論壇上有人提問時,反而真正學有專精的人不願回答,只有業餘者似是而非的答案。
所以說到最後,或許還是一個「請注重網路禮儀」?
不太記得是怎麼討論的,得出「網路人格是人的某個個性的突顯」,好像是跟學妹聊她男友的事情吧,總之她男友是個正常人,卻在網路遊戲的世界中是個任性、斤斤計較、要不到的東西用盡手段也要弄到、耍小孩子脾氣,完全看不出來已經破三十歲的人。
而為何會如此,我會想簡單的說,匿名性讓他安全,即使耍了白,乾脆就讓這個身份白到底反正你拿我沒奈何。
(說到這,我覺得在網路上,真正最為直接有能力的是駭客(hacker)吧,其他什麼身份都只能一邊晾著)
當人跟人面對面的時候會負責,表現出良善的一面(大致上),我想是因為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或是更直接的,耍白之後被痛罵、甚至毆打的風險……(網路上我裝死加換身份你能耐我何?)
說真的我不管在網路上現實中徹底是小氣鬼(慚愧慚愧),當然如果說資源無限脾氣不火爆當然很樂於當傻瓜啦。所以這其實是因為資源有限?
嗯,不過套上責任感的話,資源有限就應在一開始就負責的選擇要做什麼及要放棄什麼,不會到後來發現能力或時間不足半途落跑。但那種『別人抓不到就沒關係』的心態的確是無敵扭曲的。
最後啊,個人覺得無心的欺騙最欠揍,畢竟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這種最傷嘛,有時帶有合理動機的蓄意欺騙反而還比較容易原諒。
嗯,的確是。
抓不到的確就沒奈何,除非能發展出「抓得到」的機制,否則單靠呼籲或道德勸說是沒有用處的。只是這樣傷害信任的做法普遍起來的話,相對應的其他人也會跟著在應對的時候更加自我保護與保守。
簡單的說就是你自己哭吧我管好自己就好。:Q
至於資源……我想這永遠是有限的,即使一時充裕人也會把它推展使用到變成有限。: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