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和朋友的話題聊到灰水利用,我這邊來稍微整理一下這幾年陸續爬文的一點想法。
先說結論,我個人的結論是有些能做的事情,但是沒有那種一個方案做完問題就會解決的好康。(淚目)
像下面這篇資料所示,台灣原則上不是沒有降雨,但是降雨時間不平均,而且河川短急留不住水。
所以有人提出分散式供水/儲水的概念,就是不要只靠水庫集水區,盡可能有人的面積裡掉下來的水也接來用如何?
好處是其實還可以解決反面的另一個問題,是暴雨季節因為城市排水管量體不夠造成的積水/淹水。事實上就我前幾年爬文的結果,新北市的建築法規其實有規定新建大樓必須有雨水儲留系統……但是不是為了存來用,而是存了之後慢慢排掉免得淹水。
都規定要做雨水儲留系統了,為什麼不順便規定做成馬桶/澆花用雨水,水龍頭用自來水的設計?我猜大概是兩套管道太貴、太佔空間,我們的水費又很便宜幹嘛用雨水沖,規定下去可能會造成民怨?(有一說酸雨可能會腐蝕管道,但這個似乎有現成科技可以在收集設備裡就做基礎淨化/中和的)
分散式(屋頂)雨水儲留的另一個問題和水庫一樣,是雨量時間分佈不均的問題。私人小水庫一樣有容量限制,滿了就不能再裝。以降雨分佈非常極端的狀況來說,假設一年只下一場雨可以讓你沖一整年馬桶,裝設能裝下這些水的水塔也是不切實際的。(落淚)
有一些自己裝設雨水儲留系統的教學文,比較認真的就會教你算年雨量和降雨天數的比來決定家用小水庫要做多大。我印象建議合適的地區其實也就是……目前不太缺水的地區。(趴)
不過是不是這樣就不值得做?我覺得至少像最近有鋒面經過,結果下在市區不下集水區的情況,還是會有一些緩解效果。所以如果目標不是水費,而是強化自己在限水時刻的備援能力,我認為(依照地區)還是有嘗試價值。
開源之外的另一個途徑是節流,也就是乾淨水的節約和灰水利用,一桶水看能不能多打幾個結。事實上除非有很高檔的處理系統,否則一般私人攔截儲留的雨水通常也視為灰水。
其實之前在長輩那邊聽過的工廠用節能課程也提到類似的概念,就是節流其實要在開源之前。(那次整堂課都在節流,唯一提到的發電是電梯剎車系統,隻字不提太陽能)
所以我對所謂除濕機水拿來幹嘛幹嘛的概念是從這邊出來,不是為了產水而開除濕機,而是因為其它原因開了除濕機或冷氣,副產品出現冷凝水的時候有沒有用途可以因此省下一桶自來水?
那生活裡灰水利用的原則大約也就是按照髒度排列,一級一級用下去,雖然說這樣不過平常人家的分級大概也不至於太多層?洗澡水可以往下洗衣服洗車,洗衣水可以往下拖地,拖地水可以往下澆花之類的。
灰水要拿來用其實也一樣有儲存的需求,而且因為它是「灰」的,其實儲存時間和方法也是有一些限制。其實偶爾可以爬到一些因為極端節省儲存灰水導致發臭長蟲之類的狀況。
所以我覺得這塊也是值得作,但是與其少數人做得誇張,不如思考增加順應性(讓人方便執行、愉快執行)的方法,讓有意願參與的人基數增加這樣。至於怎樣可以更方便愉快,需要大家回頭檢視自己的習慣,才會比較好找出適合優化的點。(就像記帳一樣。)像是除溼灰水沖馬桶這種很初階的措施,在我們家把普通水桶放在馬桶旁邊儲水,和拿兩公升牛奶瓶儲水並蓋好,大家的配合程度就有明顯的落差。(牛奶瓶好拿好倒不易潑濺,蓋子可防蟲入侵。只能說工具順手真的很重要啊!)
講到這邊好像應該來點結論什麼的,不過因為本來就是想起來唸唸,所以好像也沒有什麼結論可言。就還是請大家一起想想珍惜水資源(和所有其他資源)有沒有什麼更棒的辦法吧!(啊有了有了!就像《如何煮狼》裡酸溜溜的老主婦們講的,不是因為戰爭的配給制度才要節約,而是日常每天都要節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