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回花了不少時間要升級手上的TiddlyWiki,所以就順便來談談這個東西,權充作一點經驗分享好了。
一開始接觸知道TiddlyWiki這個東西,是在老貓學出版的文章(不過原本老貓學出版部落格好像連不上,這裡是他在 google 論壇的相關文章備份:值得注意的TiddlyWiki新發展)
簡單的說這東西是一種 wiki,不過是以本機編輯,而非多人共同編輯為主的。(雖然之後較新的版本與變種似乎有支援線上的內容修改與回應。)它的好處是所有的內容全部打包成一個 .html 檔,並且只要用瀏覽器就可以進行修改。當檔案位置部在本機,而在遠端的網路空間時,則編輯功能關閉,而像普通的網頁/網站一樣可以讓人讀取內容。
原本看過老貓的介紹之後,雖然下載了檔案來玩過幾天,不過並沒有養成使用它的習慣。是一直到後來從 En 那邊學了用純文字檔案寫文章的習慣之後(原本習慣用 word 而且還要做好花俏排版之後才能寫,實在很浪費時間),卻出現另存備份檔一堆又搬來搬去的搞不清楚哪個檔案才是最新版,以及完成的檔案這邊存一份那邊存一份,自以為備份很多結果到最後全刪了的困擾。(←老實說這兩種困擾完全怪不得電腦。)
總之總之,最後我使用 TiddlyWiki,把打算進行的幾個計畫和「其它項目」作成大標籤,之後新增的每篇文章只要掛上相應的標籤就整理得好好的了。從而可以用一個檔案把所有文章全部裝在一起,而且又是經過整理的狀態。原本空白檔案大小大約兩三百K,依板本不同而有差異,而新寫的內容讓檔案大小變大的幅度就和純文字檔案隨字數變大的程度差不多。
文章編輯的方式可以用 Wiki 式的排版指令,不過我這邊的需求其實只有純文字編輯的需求。更好的是,它有自動儲存與自動備份功能。把這兩個項目勾起來,不需要改完一大堆才去點儲存檔案的按鈕,只要任何時候寫到暫停,點下編輯完成的「完成」鈕,就可以自動存檔,並且產生一個檔名是原檔名加上(藉由存檔時間產生的)數字的備份檔。因此我只要一直編輯原檔案,然後把有數字的備份檔拿去封存,就可以備份了。
(當然,常常存檔或寫寫停停的結果是一天就可以產生一大堆備份檔,我的作法是每隔幾天當檔案堆積到很礙眼的時候,刪除一部分的備份檔,按照檔案的修改日期,每天當中產生的檔案只留一個最新的,然後把這些每日備檔另外拉一個資料夾存著,到電腦備份日的時候再另外備份到長期的備份裡去。)
這個檔案可以放在隨身碟裡到處帶著走,也可以更簡單的放在諸如 Dropbox 之類的雲端空間裡面,就可以輕易地實現隨處編輯到處寫稿了。
打這麼多字不如直接看看截圖:
一般的 TiddlyWiki 使用教學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中文教學,像是TiddlyWiki的安裝與設定或TiddlyWiki 使用教學中文版。
而我這次遇到的問題,是昨天在想 OUaT 第六天到底要使用什麼主題好時,手賤跑去點了系統更新的功能,然後發現更新失敗了。上官網去查得結果是:2.6.3(含)以下版本(目前最新版本為 2.6.5)有更新失敗的問題,請直接下載一個全新空白檔,用 import 功能把舊檔內容匯入。(我前次更新是到 2.6.2 版。)
結果我匯入舊檔也失敗了,明明是在硬碟的同一個資料夾裡,卻不停跳出很神秘的「伺服器不支援 CORS」(別問我CORS是啥)或者「所選檔案不在同一資料夾」的錯誤訊息,或者允許同步卻一篇文章也讀不到的悽慘狀況。結果我最後竟然是靠 TiddlyWiki google 論壇一篇 2008 年的討論獲得解方,也就是不要直接點瀏覽硬碟的按鈕來選取要 import 的檔案,而是在鍵入 url 的欄位裡打上「file:///」再加上從硬碟開始的完整路徑,比如「C:/OOO/XXX/12345.html」。一下子就把文章匯入完成了!
不過話說回來,即使沒有升級新版的檔案,原本舊版也使用得好好的,完全沒有新功能的需求不是嗎?(甚至搞不清楚差 0.0.3 版到底有什麼功能上的差異……)那我到底花這麼多功夫來更新檔案是為了什麼呢?(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