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墨親子馬姆米爸爸的傳記看完,開下一本放置很久的《飛越戰火的女孩》,紐柏瑞銀獎。
先講一下姆米谷好了,本來只在自己的個人頁面講沒在社團講:看完姆米谷前面兩三本之後,覺得姆米爸應該是有現實人物參考,然後查一下作者生平,我懷疑可能在暗指她爸爸,而且蠻戲謔地在黑爸爸的,是那種說討厭但沒有真的很壞,只是日常中讓人白眼翻不完的爸爸。而且朵貝可能年輕時喜歡的男生也和爸爸同類型的遠觀浪漫,相處起來白眼不完,所以後來才決定跟女生在一起(欸)
好回來《飛越戰火的女孩》。
居住在台灣的業餘奇幻寫作者
這是近日發現的有趣故事,記錄在這邊。先說明我其實不知道神話學者們到底是怎麼判斷兩個對民間故事/神話的相似點,究竟是誰影響誰的。所以我這邊只能直接點出相似處和有趣點。另外阿米與阿糠的故事我是去越南文維基上找到然後用 google 翻譯機翻閱讀,裡面如果有劇情失真或理解錯誤的地方……我很想說怪 google translate,不過照理說我也有責任的。所以如果情節有誤,也請熟悉越南版本故事的人多多補充喔。
最近連續出了不只一個書籍產業的壞新聞,感覺好唏噓。總覺得聖誕節或新年不應該是這樣的。
忽然就想起以前年輕的時候,應該是出版業界的某位大老發起類似「用送書取代新年賭一把」的活動。當年就用童書當紅包送給年紀小很多的平輩親戚。雖然大老後來不知道怎麼了好像就沒啥再聽過什麼發言,但活動的本意想想還是很好的,今年乾脆來復刻一把買書舒壓一下。
本文是來自這串討論(問一下大家有多少人同時也在隔壁棚〈小學生都看什麼書〉社團呢?)整理出來的書單。原本整理是修改原文貼回原討論串,但第一次初步整理之後得知臉書貼文不允許過多連結,但後續整理勢必會有更多更多的連結,我也不想試誤臉書到底允許幾個連結,乾脆拉出社團另外做。
因為在參加的群組聊到,乾脆整理一下。這個方法的來源是《間歇高效率的番茄工作法》,歡迎大家直接讀原書喔~
說內在干擾什麼的其實很不直覺,其實就是(工作時)分心的處理方式,不論是否使用番茄鐘的時間分段工作方式,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排除。
前陣子在臉書兒童閱讀社團隨手寫的分享,但不知道為什麼隨手就寫得有點篇幅所以乾脆複製過來存底。順便看能不能多推坑幾個,或許出版社會有意願復刻。(發大夢)
反正都開啟神話興致了,昨天我就再把庫存的時報大史詩拿出來推推看,畢竟說是「大」史詩但厚度跟他們正在看的漫畫也差不多嘛。然後小孩看到封面就說「不要」……orz(大概畫風沒有大眼睛吧……明明媽媽覺得這畫很穩厲害得很欸。可惡我應該先試印度那兩集,封面是鄭問畫的超美艷)
因為這個【興亡的世界史】整套電子書那時候和閱讀器一起買有好甜的折扣,於是若干一名腦弱人士就這麼傻傻地刷下去了… … 閱讀全文
關於這本書其實之前已經有提過一些了,不過當時不是聚焦在這本書本身,所以想想還是再開一篇寫一下。不過,已經寫過的部分這邊不重新贅述一次。
農牧混合視角的中國:https://urochordate.com/reading/non-fiction/農牧混合視角的中國/
總地來說,如果是想擴展不同史觀的視點,擴展自己的視角的話,這本書對於習慣漢人敘事的中華觀點視角教育的人來說應該是非常不錯的新切入點。不過對於作者本身隱約透露出來的一些崇拜征服者的價值觀部分,對我個人來說是讀起來沒那麼舒服的。(還好是這種透漏他個人價值觀的部分,篇幅相對不多。)
這是我今年到目前看過最讚的新漫畫,這邊先上個讀墨AP:
必須說間諜殺手偽裝任務動真情的故事真的超級老套,但我看這個故事跟我看 Trollhunters 一樣,是從隱喻的觀點來看。
最近因為一些緣故重新獲得了一張學生證。所以最近部落格裡也長出了一些相關文章。這回算是答應了某堂課的班級要來整理一些想法。
先講結論,就是如果將傳統定義的儒教中國當成一個系統看待,這系統恐怕並非完全自給自足的封閉系統。它並不因為儒教信仰而停留在穩定狀態,反而會因核心信念的教條化而定期崩壞。因而仰賴隔壁牧人的刺激、新血,甚至是難民可以逃出的收容。
但若將南方農業、北方草原二區域(當然中間還有相當面積的農牧接壤地帶)視為一個整體,那麼若用閔茲伯格的概念,二者不同的意識形態形成政治張力,或許便可以抵制僵化的內爆。
箇中推論,我就先從近日在讀的《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以下簡稱《絲路》)開始聊聊。這本書非常的妙是在,它開宗明義的挑戰華人圈一直被教育的「中國」概念。說是挑戰,又講得十分理所當然。
這次的教案和前幾週的教案雖然都是哈佛的授權教案,但似乎比起之前三案(〈我被google開除了〉、〈當策略轉變成效不彰〉與〈從折扣泥沼脫身〉二案)較豐富的情境建構,這次的個案花費較多篇幅在介紹會計系統,包括傳統會計系統與作業基礎成本(ABC)系統。感覺上這個系統能夠比傳統會計系統更加精確地估算每一貨品/客戶的總成本。
今日的個案討論從一家服裝設計師品牌的人事聘僱案出發,然而討論進到中後段重點似乎不在於該特定人事聘僱的用或不用,而更多地關乎為了重整集團而空降的執行長與原經營團隊間的辦公室政治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