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靴《Spectrum of Solace》讀後

這本和《遠月》一樣,都是貓靴的自出版作品。然後我要在這邊偷偷抱怨一下,用英文書名其實有點難記也難叫,要講到這本的時候常常會「那本叫……就是《遠月》之前的前一本……」(←是你自己英文爛又記性爛。)我現在要獨斷決定取首字母叫它《SOS》

這次應該不會講劇情了,但一樣先上個購書連結。

世界觀與主線

貓靴的幾本作品都共用同一個世界觀,而書寫的時間和故事中的時間正好相反:越早寫的故事,在故事中世界的年代就越晚。所以從最新作的《遠月》開始讀回去的話,故事的時間剛好是往前進的。而這本與《遠月》一起看的話,相似點在於兩本都是世界觀交代大於主線故事的類型。

遠月的主線是一場競賽類型祭典的經過;SOS的主線則是拯救王子驚爆48小時(或是72小時?我沒有很仔細數裡面到底過了幾天)+變形記。都不是奇幻小說經常喜歡的那種少年少女救世救國救城市大格局,放在設定豐厚詳細的世界觀旁邊,這樣的主線其實就顯得很小。

不過這種「小」不見得是缺點,尤其是多看幾本那種「什麼,你花了幾千年差點毀滅世界,結果最後就是個把妹問題,臉頰上親一下就天下太平了?當讀者傻子啊?」的作品,我會覺得,那個,拜託好好把小故事寫好就好了。

不過看點在世界觀的話,那問題就是怎麼藉由這個相對小的故事來帶出世界風貌。是那種「翻開來請先讀世界觀介紹加開天闢地歷史X頁,然後才開始講故事」的,還是怎麼把這些東西在故事裡按照讀者的好奇心被挑起的時候剛剛好地送上。

先說結論是兩本當然都不是那種「翻開來請先讀N頁歷史地理課本」的,不過在「挑起讀者的好奇心時送上什麼」的程度當然是後寫的《遠月》比較自然一點,SOS剛好處理的很多設定是我有興趣的面向,所以我讀的時候覺得還好,但如果是另一個有興趣面向不太一樣的讀者,讀到某些部分的時候可能就會加減咕噥一下「不是要救人嗎現在是在上什麼外國歷史課?」(啊但我還是要說那真是挺有趣的歷史,看得出來鴉王與蛇后是作者心中很有愛的設定。)

那麼也有從作者那邊聽到說其他讀者回饋覺得「遠月比較完整,SOS不完整」,我覺得這個跟這種主線以外的資訊也有關係。因為其實在我看來,以主線來說驚爆48小時和變形記都收拾起來了,所以沒有不完整。但是會造成「不完整」感覺的原因,很可能是旁邊「其他人的主線,主角的路過」很多。

而當那個「其他人的主線」聞起來像救世救國救城市的時候,習慣這種路線的讀者就會覺得那邊比較香,而很想多知道一點那邊的事情。但是如果真的拉太多進來,主線就會換了,甚至通通都拉進來,主線有可能會散掉。所以我覺得把握自己能掌握的主線好好掌握著,沒有被其他更炫目的別人的主線拉走,有時候其實不是壞事。

不過當然這種時候就會想問作者「啊那個其他人的主線之後有沒有要撿回來寫啊?」

關於吃

這一本與《遠月》相比,可能主角(和配角群)個性的關係,飲食場面多很多,即使人在崩潰邊緣也經常不忘好吃的還是要照吃。然後細數到底他們吃了什麼現實世界的食物,變成我看這本的重大樂趣之一。不過為了避免奪走大家自己按圖索驥(和腦弱覓食)的樂趣,這邊我就先不講到底他們到底吃了哪些東西了。

關於角色

角色上其實不論是《遠月》的主角莫琳或是《SOS》的耑,他們在劇情中的行動都比較偏向「因應發生的事情而採取對策」,而不是自己想達成什麼而去出擊或追求。這塊我會比較想在將來如果還有其他故事的話,看看人物會不會有什麼渴求的。

比如船王是如何成為船王,或是SOS裡面的幾位烏鴉領主、或是某位不想當蛇后的蛇后(但感覺她應該有什麼別的想要的東西)?他們想要什麼,妨礙他們的主要阻力又是什麼?以及又在那個尋找/尋求的過程中抵達了哪裡?那就是終點嗎?還是他們最終畢竟沒有達到想要的終點?

嗯所以說「啊那個其他人的主線之後有沒有要撿回來寫啊?」

貓靴的其他作品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