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菲立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
譯者:韓良憶
出版社:左岸文化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07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7174194
決定早點開始寫這篇,而不是拖到最後一個星期,其實是因為今天去吃了一頓喜酒。
怎麼說呢?對於食物與階級,以及食物意義的章節,不能不說是相當有趣的實例印證:燭光與火焰,閃爍不定的燈光與穿梭的侍者,第一時間令我想起書中在筵席上點燃的煙火,以及裝扮成大象,上面騎乘喇叭手的侍者。看樣子所謂的上菜秀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自古羅馬時期早已有之。書裡的誇富宴沒有關於魏晉南北朝的部分,不過孔雀腦與紅鶴舌的拼盤比上人乳餵養的小豬燒烤,想來也其實就是這樣。
當然,一個市民的婚宴(儘管是相當相當豪華的市民婚宴)大概還不至於有「會發出風琴樂聲的餡餅」,或者羅馬皇帝「六百個鴕鳥頭」以及「拌了琥珀的豆子」的那樣誇張豪奢。但若非特意追求稀奇,最早大約也不會有人想到要以鯊魚鰭上的骨骼或蛤蟆的皮下脂肪作為食品:其本質原是些膠軟無味之物,而仰賴高湯醬汁調味。
而加了花生的小湯圓則似乎不可或缺,炸得外脆內軟的小東西有花好月圓的象徵意義,吃進去好像也能把幸福吞下肚來,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真的很好吃呢,小小的湯圓裡不知包的是什麼甜餡?)或者更之前另一場較不奢華的婚宴裡台啤取代香檳的台啤塔,那回的男方是位在美長大的 ABC。高聳的尖塔與酒入杯中的動作暗示了,嗯,你知道我指的是什麼……
而餐後水果裡的鳳梨,圓桌對面某位初次見面的學長(似乎來自急診)一見便大為驚駭:我上次吃了一口,連著整整三個月 CPR 做不完。(鳳梨諧音「旺來」,這點大概不用多加解釋。)接著便開始細數自己如何避開所有名稱中帶 C 發音的食物。祈願或者禁忌,這些是以食物為主角的交感巫術。而即使在塞滿高科技產物的醫院,人們還是需要一點巫術的。
原本在讀時我認為自己會從畜牧與農業的兩個章節切入,因為本書在馴化動植物這件事情上,有些觀點與我喜歡的《細菌、鋼鐵與槍砲》不同卻又相關,相左卻非完全對立。但卻沒想到一頓豪華午餐竟讓情況一整個翻盤。這或許顯示出此書章節主題分述的一個問題。八項革命八個章節:烹調、儀式、畜牧、農業、階級、文化差異、生態變遷、以及工業。彼此的主題與議題差異可以相當巨大,甚且不易相互連接。又或者這其實不是分項敘述的缺點,而是因為,以「食物史」這樣一個龐大題目而論,原有太多不同的切入點可以著手。而作者竟想在三百多頁的篇幅中一書通吃,野心著實不小。
實際上,這當中的每個主題或許都有資格獨立成書,各自寫個五六百頁不成問題,因而以目前的篇幅或許有些熱鬧多於深度。有些地方也不得不以作者的「想當然耳」帶過。不過,熱鬧也很好。至少在此我終於明白,中古歐洲貴族把野味吊掛數星期之後才進行烹調,是為了使肉質熟軟易咬,而非為了讓味道較「香」。(我想從前我是不自覺地把台灣亞熱帶的詩熱氣候給套用進狀況去了……不過,臘肉煮來是很香,但當掛在我家晾衣間熟成時我連一星期也受不了。)或者家樂氏玉米片原本是某種道德傳道產物,而漢堡肉排則是一劑給予肺病患者的另類療法藥方。
還得再提上一提,關於「英雄式暴食」的部分。初讀此部份時,我最先想到的其實是羅蘭小木屋系列裡的《農莊男孩》。那是個勤儉樸實,以刻苦工作為上,貶低商業與享樂,有著強烈重農與美式新教徒思想的農家。然而,食物的供給決不匱乏小氣,主角阿曼樂不過是個九歲的小男孩,但一到晚餐,你可以見他:吃著甜熟的烤豆和豬油渣……又吃了澆上火腿汁的煮馬鈴薯,吃了火腿,咬了塗牛油的麵包……他吃光了一堆蘿蔔塊和一大堆悶煮南瓜……又開始吃梅子蜜餞、草莓果醬、葡萄果凍和醃西瓜……然後,他慢慢地吃著一大塊南瓜派。這還沒完呢,晚上的工作結束之後,還有「攪了牛油與鹽的爆米花,大家愛吃多少就吃多少」配著蘋果與蘋果汁一起下肚,然後,才去睡覺。
而美國果真是個大食者的國家,即使時至今日,走進早餐店,端上的是如小山般的煎蛋捲,塞滿培根菠菜與起司,用掉了足足七八個雞蛋份量,還附贈一疊熱煎餅,浸滿奶油與無限量供應的楓糖漿。若非工業化時代的整包現成蛋汁成分乃是大多蛋白、少量蛋黃與黃色顏料,這果真是塞滿膽固醇的一餐。(但《食物的歷史》一書作者肯定會對這種「殭屍雞蛋」大為不滿,聽起來也的確怪噁一把。)迪士尼動畫《美女與野獸》裡惹人厭的帥哥加斯頓自誇「當我還是個小孩時每早要吃四打雞蛋……而現在我每早吃五打雞蛋……」想來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達成。儘管目前的暴食寶座落在日本,但那王座卻蒙有暴食症與催吐陰影。真正的生活化、吃下、消化、消耗或堆積,或者還是以美國排在上首。(但我仍不敢說它就是第一,畢竟還是有些以肥為美的國家,人們以大啖烤豬與圓滾體態為榮。)
至於我,我想還是保持現狀即好。看史上那些暴食者們的豐功偉業,光文字描述便即讓我頗覺反胃,就更不要說親身體驗了。(從小就是一飽就吐的傢伙,早就學會小心控制食量了。)
最後要來點小小反駁:書裡認為「芹菜有催情荷爾蒙」與「芹菜能降血壓」是「難以協調的說法」。我雖然沒聽過也不認為芹菜真有這兩種功效(據說這說法來自遙遠的中國是吧?)不過最近正在幫忙翻譯的一份講義顯示:威而剛的副作用之一包括暫時性的血壓降低。
相關連結
RCM 世界: [The Jellicles] 《食物的歷史》
elish 的蘇哈地:食物的歷史
isa’s murmur:[快閃4] 食物的歷史-透視人類的飲食與文明
提到喜酒,就讓我想到食物的儀式性質~~連上十道菜的宴席根本是吃不完的,喜慶的鋪張意味重於實際進食的感受。有時認真嚴肅地把用餐當成一場任務,從第一道菜開始就謹慎地只揀選些許份量入口,目標不過是很卑微的想「每道菜都嚐一口」。而像我們這種年輕人和長輩同桌時最慘:長輩們多具備農村時代「食物不可浪費」的勤儉美德,但年紀漸長力不從心,就會不斷勸諭(或命令)年輕人「掃盤」……
不過,現在有些喜宴已經把菜地份量減少囉。有時候真的每種只有一口,全部吃完還有些空空的感覺呢。(還是說,我其實是個隱性大食鬼?驚)
和長輩同桌到是真的每次都會被用力勸菜啦 ^^b
有的還會跨越整張桌子盯著你「都沒吃東西!」囧
封狼別緊張,具備大食鬼的潛力沒什麼好擔憂的,重要的是能收能放,不到最後關頭決不輕易展現自己的「食力」~ ^__^
但我覺得英雄式暴食和現代的大食王競賽並不適合相提並論。至少從各方的文字資料來看,古代的暴食英雄(這究竟是指「具備暴食能力的英雄」、還是「因暴食而成為英雄」呢?:p)在大吃大喝時會令人驚服,但絕不至於令人噁心。想來古代生活比較悠閒,有時宴會一開就是好幾天,英雄們展現的應該是食不間斷的韌性,而非瞬間撐飽肚皮的激狂吧。
古代人認為吃得多是健康的象徵,那麼高大健壯、代表完美體魄的英雄自然是要多吃一點、多吃很多囉。
對了,妳在深藍論壇的回覆借我貼到印緘坊去吧。我想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延續話題比較方便 :)。
趁著這兩個星期各有一天休假,滾了湯頭和肉燥分裝冷凍起來。所謂的家,果然還是得是冰箱一開就能填飽肚子的地方才能算數啊 😛 (雖然肉燥偷懶用了絞肉,果然就差媽媽的肉皮肉燥一大截了。)麻煩的是蔬菜,畢竟仍然不是天天在家吃,生鮮食物壞得實在很快。
再想想該怎麼辦好了。從前在宿舍靠的是一包脫水蔬菜,現在還這樣搞感覺實在太苦難了點。
週末再來弄三明治好了,冰他個一冷凍櫃。XDD
是該買把熟食刀與砧板了
今天仔細一瞧忽然吃了一驚~~
三明治做好冰在冷凍庫裡,真的還能解凍來吃嗎?我是沒試過這麼做啦……(疑)
啊,原來采豫說的會跑兩個出來是這邊。
有時候第一次按送出沒有反應或呈現當機貌的時候,其實留言已經有留進去了。不過因為這個怪癖的系統,其實我自己也常常重複留言,所以重複沒有關係啦,我把多的刪掉就好囉 ^^
一個人住的時候,土司麵包的保存方法就是放在冷凍庫,要吃的時候再微波。只要小心微波時跑出的水氣不要弄糊麵包貼著盤子的一面就好(要留點空隙,不要緊貼著)
所以同樣的道理,推想三明治也行,只要裡面夾著的東西是可冰凍也可微波而不會影響口感的即可。先前試過一次夾葡萄果醬與爸媽給的紅豆泥,發現水氣會讓果醬變稀一點,但可能是紅豆泥水多的緣故,而且也只在拿起來的時候滴了一滴,整題而言是 OK 的。
所以這個星期天就一口氣給它作了十二個冰起來囉。(三層,不想吃太多)這回不用紅豆泥,用草莓醬花生醬和焦糖巧克力醬 C3 取 2 搭配 XD,再加上起司片。(做好用保鮮膜包起來,雖然覺得有些浪費塑膠,但想想和每天早上買外食比其實是省的。)
不過說到起司片……買回家打開才發現家庭號的起司片不是一片片分裝開來,而是兩大疊貼在一起(根本是早餐店號嘛)這樣子冰冷藏怕還是會壞、冰冷凍怕黏在一起(解凍融了也跟著黏嘛)。我已經雙倍用量,對切的每個三明治都分到一整片了,才用掉了大約八分之一到六分之一左右。
既然成品冷凍的話可以放很久,我想明天中秋假期再來做一次好了。(希望麵包店有開啊。)然後我就可以來賣冷凍三明治了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