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文】【心得老鼠會】《憐玉》讀後

《憐玉》作者:西西莉亞.碧.D.萊恩
網址:http://www.nch.com.tw/data.php?id=17982&ch=16
在正式開始之前,有一點得先說說,針對文前《作者的話》。
所謂的「見不賢而內自省」,的確是不錯的學習方式。但是,所謂的「不難看」,不能與「好看」畫上等號。
討厭的東西、覺得糟糕的東西,就不要讓它們出現,雖說是應該,但絕不是「全部」。自己的創作該是自己心愛的東西。而心愛的東西能拿出來說的優點卻只是「沒有缺點」,那該是很難過的一件事情。
除了去掉討厭的東西,也請試著加進更多喜歡的元素吧。
那麼接下來就正式開始了。按照慣例,先從最細部的文字起手。
開頭的地方有些生澀/古怪。不過,幾乎都只出現在最初一開始。(以楔子的部分最明顯。)之後就逐漸變得流利,斷句逗的型式似乎也有所改變。還是那句老話:多寫總是有差的。(我相信寫作就像運動,儘管有天賦的差別,但總是人人都可以藉由「練習」來加強自己。)雖然我對所謂言情小說不太熟悉,不過能感覺出某種「文藝腔」。不是指用詞上的花俏華麗,西西利亞的文字事實上比較偏向簡單明瞭,或許是某種語氣。
從故事劇情來看:豪門貴族中不受寵而受異母兄姊欺負的孤女,即將被送入一場政治婚姻。對方是個好人(鐺鐺,發卡了?),但她卻對此猶豫,因為在她心中已經有……感覺上是某種「灰姑娘式」的題材。雖然我看過的言情小說不多,不過剛巧瓊瑤的《煙雨濛濛》正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也想起前陣子的一齣動畫《地獄新娘》。當然類似的題材百百個,當中巧妙變化各不同。《煙》的主角性格潑辣,《地》劇中沒有壞人,而重心全在男主角。在此提及只是剛好想起,多少也有離題的嫌疑。
那麼好吧,對這篇小說,《憐玉》,看完之後我有什麼感覺?
嗯,最直接的第一印象,是關於瘦西湖的介紹部份,寫得相當漂亮。
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糟。我是說,向人家要求了有完稿度的東西出來,結果看了的感想非關全文,卻只說一小段描寫湖的文字很不錯。不過其實這無關文本,只是剛好我本身對一般言情小說的題材共鳴度較低──所以也看得較少──因此在情節的部分沒有太多想法,只是順順地「嗯,嗯,這樣,原來如此。」然後就「喔,結束啦。」(話說,我從前看《紅樓夢》的時候也是一樣沒啥感覺。)
那既然對情節沒有太多想法,注意力便自然變轉移到情節以外的其他部分。而除了劇情以外,文本當中的確也有些「非關劇情」的東西可以注意。湖的描述是其中一例,各色各樣的點心茶水、衣著打扮、玲瓏講究,又是其次。這些描寫想來也花了不少心思。而即使不看見實物,細細巧巧的描寫也自有其趣味。有種說法認為「言情小說是種極適合練筆的文體」,或許其來有自。
有點像是《水滸傳》與《紅樓夢》我看一樣沒有感覺。但是紅樓我看完了,水滸卻怎麼樣也翻不完,其原因是:水滸裡的飯菜太難吃了。動不動就「宰幾十個雞鴨牛羊」,體會不出豐盛,只覺其粗魯血腥。(我說,宰完之後呢?啃生肉嗎?)相較之下,紅樓裡的描寫就精緻得多了。(當然,有時候太過精緻了點,一個角色出場,等我看完衣著描述時已經忘記出場的是誰了。)
啊啊,又離題了,回來回來。
雖說對劇情沒有太多想法,不過這也表示當中不太有「這是什麼跟什麼道理?」一類,邏輯合理上出現古怪的情節。(那時候就會有很多想法了……)從這點看來,或許也可以說西西莉亞在「剷除糟糕物」的工作確實有了某種成效。少數有點困擾的地方,包括開始時的時間線、家道中落的問題、主角的二哥夏侯義消失、以及夏嵐的恨意。
故事中有部分時間現在/過去的穿插跳動。後面的部分安排得還算順暢,不過最開始的地方造成了一點困擾:楔子裡要聽事由的男主角實際上只需要自己離開後六年內的資訊,但緊接著節一的回溯卻跳到此人尚未離開時(雖然是即將離開)並且在不長的篇幅內又跳到更久之前(十年前)的往事。在那個當下我有點錯亂,搞不懂為何紫苑要複述雲秀已經知道的事情。(儘管讀者們還不知道)這事實上不是劇情本身的問題,而是敘述手法與順序的緣故,其實算是小事。
關於家道中落,故事只說是在「老爺」死後收入減少,卻沒有明確提及原因。按一般的貴族擁有世襲封地作為收入來源,並不會因為當家換人而有所差異。(或許該擔心的是惹毛皇帝被抄家。)官家的俸祿不能繼承,但通常早在當家過世前便早早安排好子弟們的功名路。當然即使沒有中落──其實從故事中看來也沒有真的到「中落」的地步,只是比原先差些──貪心的人還是可以為了各種好處,把不討喜的妹妹當作貨品賣掉。這不真正影響劇情,但卻也可以再做修飾。
二哥不見了。其實很可能只是他在後續的劇情中沒有功能,插不上腳。而事實上回想起來,在此人消失前西西莉亞還特意提到他「雖然大呼小叫免不了,但從來不會對她動手動腳。」來作為「漂白」時,其實就已經是在作「此人在之後的欺負戲碼中不會再出現」的伏筆/註腳了。要讓一個角色不知不覺地消失其實也沒什麼不可以,但或許是怕哪天讀者突然想起,跑來質問「怎麼少了一頭牛?」或者儘管讀者忘了他,作者自己卻沒忘,總想給個交代,因此才在括號裡加了一句「現在全夏侯家的人都把夏侯義給忘了」。
結果這反而提醒閱讀者,有一個角色消失了的事實。
處理無功能角色的方法其實還是有的,可以直接宰掉(和他老爹一樣得了急病,唉呀……);或者找個理由安排他出城遠行(參加華山論劍去了?)(然後在遠方遇到他的真愛讓他收斂暴躁脾氣……又可以寫續集了。)我自己也是有寫東西的人,那些「多出來的角色」或「功能結束的角色」,其處理問題向來令人頭痛。不過,總還是有直接上演失蹤記之外的其他處理方法。
夏嵐的恨意。夏嵐身為反派,痛恨主角既深又遠,到了某種極端的境界。雖說一開始有交代「因溫玉母女的被貶而導致夏嵐地位連帶受挫」,不過表現出來的感覺上與其說是怪罪,不如說是忌妒。雖然到後半因為某少主的緣故,而可以以忌妒解,但這種感覺卻是在那之前便有了的。當然,所謂喜歡討厭等感情原本就是非理性的東西,所以怎麼樣也都還能用「小人得志」或「她就是這麼怨天尤人糟糕個性」來解。不過一般而言忌妒的感情在「雙方站在相同水平卻有不同結果」的時候最為明顯,所以我會覺得同樣的情緒放在夏侯蓮身上不奇怪,出現在婢女的夏嵐身上就比較古怪一些了。(當然她也仍然可以有任何理由把自己和溫玉放在同一個地位。)
在這點上,我會感覺夏侯蓮與夏嵐的角色是重疊的。只是作為豪門中的小姐,夏侯蓮不可能時常在溫玉身邊欺侮她,不可能親自走到柴房拿水桶潑她,也不可能藉擦乾頭髮之名用力拉扯。在這部分上,必須假夏嵐這個婢女分身出手。
所以,在這裡我們進入角色塑造的部分。
《憐玉》的角色塑造很有一點寓言,或者中古道德劇的趣味。這裡所謂的中古道德劇,並不是說劇情很說教的意思。中古時期的歐洲是所謂黑暗時代,除去部分教會人士,罕有受過教育者。(甚至連受封的騎士也多不識字。)在這種情況下,教士要向信徒傳達教義時,便受到相當的阻礙:要說「不可忌妒你的鄰居」時,大家搞不好還聽不懂「忌妒」一詞的意思。偏偏這種抽象的概念,要光用言語解釋,可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應運而生的就是道德劇。它是以簡單的戲劇方式來演出想要表達的意思。演出忌妒行為意思的角色,姓名就叫做「忌妒」;表現謙虛者,角色便名為「謙虛」,以此類推。而看戲的民眾儘管不知道名詞,但卻很清楚行為。因此在有具體行為表現的示範之後,也就能充分理解何為「忌妒」、何為「謙虛」了。而寓言中的角色(比如,伊索寓言)也常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藉由某個具體角色,來解釋/表達某種抽象概念。
因而在此,夏侯蓮與夏嵐是「忌妒」的擬人具象。夏侯義是「粗暴」,紅雪是「缺乏自制」,而夏侯禮與紫鶯則是「虛偽」。方冀凱是「城府深」(或「龜毛」),而看樣子應該是男主角但戲份很少的雲秀因為戲份實在太少,只能落得個「自責」。(但我想實際設定中應該不是。)主角夏侯溫玉,則如其名的代表「溫和善良」。戲份也很少的蔣老有可能是「智慧」,而其餘更無表現的角色大約都還是活動佈景的功能。
由於整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因此《憐玉》這個寓言究竟會帶給讀者何種啟示,就看西西莉亞之後如何安排了。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