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性厭氧或絕對厭氧,G(+) 桿菌,不能抗酸,培養長得慢。外觀絲狀,或形成菌絲模樣,很像真菌,但它們是不是真核生物,而是原核生物,且可被盤尼西林殺死卻對抗真菌抗生素有抗性。種類很多,不過最常造成人類感染的有:Actinomyces israelii、A. meyeri、A. naeslundii、A. odontolyticus、A. viscosus。其中只有 A. meyeri 是絕對厭氧的。
醫學筆記
本分類下文章全部僅供作者讀書存檔之用,很多是有點舊了的東西,各種理解錯誤、筆誤與過時資訊等謬誤在所難免。大概也不會再更新了。這裡不提供作為自我診斷及醫療之依據,也不接受陌生人的健康諮詢。如有疑問請以臨床醫師指示為準。
內分泌.腺體
調控體內代謝、恆定的包括自主神經系統與內分泌,兩者相輔相成。其中前者經由神經(電訊號)傳遞,作用快,而後者則經由血行(化學物,荷爾蒙)傳播,速度慢。分泌荷爾蒙的包括各種血管豐富的內分泌無管腺(ductless gland,與外分泌的有管腺區分)與散見的個體戶內分泌細胞(比如在腸黏膜或呼吸道黏膜上,分散而不形成「腺體」)。這裡將討論幾種無管腺,包括腦下垂體(pituitary)、副甲狀腺(parathyroid)、腎上腺(adrenal gland)與松果體(pineal body)。而關於甲狀腺(thyroid)的部分,我另外放在這篇舊筆記甲狀腺複習裡面。
荷爾蒙(hormon)
這些是化學傳訊物,經由血流自分泌處到目標處,多數具有多種作用。可分成三類:
皮膚系統
皮膚覆蓋身體,是全身最大的器官(佔人身體質量的 15~20%。)它可分為兩層,表皮(epidermis)由角化複層扁平上皮(keratinized stratified squmaous epithelium)組成,不斷生長(但厚度不會因此改變),由外胚層發育而來;真皮(dermis)由緊密結締組織構成,提供支撐與皮膚的強度,亦決定皮膚的厚度,由中胚層發育而來。所謂的表皮衍生物亦是皮膚的一部份,它們包括:毛囊與毛髮、汗腺、皮脂腺、指(趾)甲,以及乳腺。(外部連結示意圖:皮膚)
細胞膜
細胞膜由雙層磷脂與懸浮其間的蛋白質構成,厚約 7.5 nm,比例不同細胞而有差異,通常是 1:1。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下看來像兩條黑線夾一白線,各為 2.5 nm。利用 Freeze -Fracture 技術可看見細胞膜的「裡面」。內層的外面稱為 P 面而外層的內面稱為 E 面。細胞膜的功能包括:
胃癌,日本分類
日本人的胃癌很多,因此相關研究也多。日本人版的胃癌分類雖然看起來很龜毛,但其國際地位可是份量十足的。以下是日本人版胃癌分類,資料來自Japanese Classification of Gastric Carcinoma – 2nd English Edition –,由日本胃癌學會所撰寫發表。
Journal reading:腎臟淋巴管
這不是原文翻譯,只是報告用筆記。
Title:The human renal lymphatics under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conditions
子宮肌肉瘤(Leiomyosarcoma)
發生的年齡平均來說較良性的子宮肌瘤(leiomyoma)來得大些。由於其流行病學研究的結果與子宮內膜癌非常相近,其發生原因可能與雌激素有關。雖然都是源自於平滑肌的腫瘤,子宮肌肉瘤一般是自行發生,而非由子宮肌瘤轉變來的。
子宮內膜(endometrium)與子宮頸(uterine cervix)
子宮內膜週期性的變化:增生、分泌、崩毀,跟著卵巢濾泡的週期而動(而卵巢則跟著腦下垂體動)。月經週期的計算,是以月經來潮的第一天起算。出血是來自黏膜血管,而每次的月經來潮約可持續 3~5 天。
子宮肌瘤(Uterine leiomyoma)與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
子宮肌瘤似乎最常被當作病理科 R1 的第一課……(因為長得白白圓圓的很可愛?爆)
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是 Crohn’s disease 加上 ulcerative colitis 的集合。因其相似性且有時無法區分。無法區分者被稱為未定型結腸炎(indeterminate colitis)。如果延長追蹤時間,則可將被標定為未定型結腸炎者減少 10%。
Compartment syndrome
參考資料:國考複習班講義、Compartment Syndrome。(顯然待補完。)
Hip fracture
依照骨折的位置,又可分成 femoral neck fracture 與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兩個大類。